来源: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 时间:2025-08-18 | 作者:数据委
为方便广大从业人员深入了解每位专家库成员的行业经验与深度思考,并从每位专家的分享中汲取推动行业发展的智慧养分,我委开展了行业专家风采(专访)系列栏目。
此次,我们邀请到了在金融领域有卓越成就的邓高訾老师,带来主题为《数据驱动的金融创新:银行数据分析的实践与未来》的思考与分享。
一、案例背景与前期拆解
背景
1.新接手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工作;
2.近年来,集团客户监管力度加大;
3.历史数据非标,且存在错漏;
4.手工统计,数据质量差;
5.跨部门协作,数据庞杂;
6.事项时效高,但工作效率低。
拆解
1.熟悉管理流程和监管要求,以具备基本专业知识;
2.数据源标准化、系统化,以提升数据质量;
3.统计过程公式化、工具化,以提高工作效率。
二、效果对比
1.优化前,A 部需完成集团客户数据的新进、变更、退出信息整理,需 3-5 人投入小半天时间,1 人花费大半天进行汇总核对,相关人员需 1 小时完成整理与审核,且数据常出现错漏,需额外耗时排查问题。优化后,可直接通过系统下载数据。
2.优化前,B 部门需手工整理保函、信用证明细及对应保证金数据,数据准确性不足,通常需至月初 2-3 日才能完成报送。优化后,依托 Power BI 工具深度开发,系统可自动识别数据错漏,甚至能发现格式、排版等细微差异。
3.优化前,大额风险暴露数据采用 Excel 的 VBA 进行统计,但因开发难度较大,无法覆盖所有客户的风险暴露统计,且出现统计错误时,难以维护 VBA 代码或实现新要求的代码化,单次统计需耗费相关人员 1 整天,若存在错误则需 1.5-2 天。优化后,通过 Power BI 的数据清洗模块,利用 M 语言集成大额风险暴露全流程计算公式,完成统计工作仅需半小时,效率与准确性显著提升。
4.优化前,虽已开发大额风险暴露系统,但由于手工统计的风险暴露数据准确性不足,无法识别与核对系统取数或计算环节的错误,导致投入百万的系统未能发挥预期作用。优化后,系统功能基本达到设计要求,可考虑取消手工统计与核对工作。
5.优化前,系统批处理耗时 1-2 小时;优化后,批处理时间缩短至 3-5 分钟。
6.优化前,每月工作需持续整月,监管报表需在 5 日前卡点报送,数据准确性存疑;优化后,每月 5 日前即可完成原需整月的工作,数据零误差,相关人员可将更多精力投入深度思考。
7.根据该行集团客户管理办法要求,原需 37 家分支行 / 部室设立集团客户管理岗,负责本机构集团客户名单管理及变动登记,但既往现场检查显示,多数机构未按要求执行,且执行过程中错漏频发;优化后,相关数据可直接通过系统下载。
三、具体案例分析
该案例通过推进数据源标准化、系统化以提升数据质量,同时实现统计过程的公式化与工具化,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颠覆传统工作模式,取得革命性成果,并收获多项附加价值:
1.识别业务重大风险与系统控制漏洞。例如,某类授信业务在放贷前需冻结保证金,但因客户经理未执行圈存操作即发放贷款,导致客户可随时转走数百万保证金,对该行信贷资金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2.高效传导风险管理要求。信雅达在该行全面风险管理咨询报告中提及 “风险管理措施难以传导至基层”,而通过本次改革,不仅减少了协办部门与业务机构的工作量,还将管理要求转化为报表供相关部门 / 机构使用,构建起有效的风险管理传导机制。
3.完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信用风险作为银行八大风险中的核心类别,包含金融资产风险与大额风险暴露风险,此前因工作量限制,两项工作由不同人员独立管理。但在实践中发现,二者存在诸多交叉内容,需综合分析。当前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为集成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创造条件,有望推动该行风险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既凸显管理人员的价值,也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
综上所述,该案例充分体现了管理工作中持续优化管理手段、实现管理目标并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实践路径。
四、案例反思
通过该案例可知,专业、准确、高效是优质管理的核心要素,而结构化思维、逻辑思维、相关性思维等数据分析思维贯穿始终,具体体现在:
1.人为操作越多,数字化程度越低,犯错概率越高;
2.数据分析依赖信息系统支持,需理解基本的计算机语言逻辑;
3.重复性工作及人脑可明确的问题,均可实现系统化;
4.数据标准是系统化的基础,尽管其建设过程看似繁琐且短期价值不显著;
5.数据思维更注重相关性而非单一因果论;
6.高效工作创造的空闲时间,应聚焦于透过统计分析本质进行深度思考;
7.数据分析人才以 “分析” 为核心能力,是企业数字化乃至数智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
该案例通过数字化手段重构工作流程,不仅实现效率与质量的双重突破,更印证了数据分析思维在风险管理与精细化管理中的核心价值,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
后续我委将继续深耕专家库建设,并持续组织此类行业专家的专访活动,挖掘更多优秀专家的宝贵经验,为广大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经验参考与助力、持续推动行业的进步与发展。